中新網(wǎng)山西新聞10月30日 為更好推進平安西關建設,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感,山西省介休市西關街道找準切入點,引導矛盾糾紛解于基層止于萌芽,打造“黨政主導,綜治協(xié)調,源頭預防,品牌效應,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譜好多元化解五部曲,推進基層治理現(xiàn)代化。
譜好“引領曲”,精心部署強推動。西關街道明確了責任分工,細化了工作舉措,以綜治中心的矛盾糾紛調解室為依托,以網(wǎng)格為基礎單元,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服務網(wǎng)格體系。持續(xù)完善綜治中心建設,一個中心打造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模式。運用“1+6+X”矩陣式調解平臺,在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方面發(fā)揮實戰(zhàn)作用,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譜好“共治曲”,化解矛盾保平安。建立“1+N”聯(lián)動機制,加強網(wǎng)格員、調解員、派出所、司法所、平安志愿者等基層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網(wǎng)格化隊伍、群防群治隊伍、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伍三支隊伍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化解矛盾為抓手,堅持早排查、早溝通、早化解,提升調解能力和調解質量,共同發(fā)力,扎實推進基層平安建設,奏響和諧調解曲。
譜好“走訪曲”,構建矛調防護網(wǎng)。利用網(wǎng)格化平臺,充分發(fā)揮網(wǎng)格員的作用,結合專項行動,開展全面排查,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對矛盾隱患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第一時間了解、第一時間掌握。對獨居老人、困難群體、重點人員、流動人口等作為摸排重點,堅持逐戶逐人入戶走訪排查,確保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傾聽群眾呼聲,及時解決問題,“零距離”消除居民煩心事。讓群眾“小事有人理,急事有人找,要事有人辦,難事有人幫”,不斷完善總結排查化解工作方法,做實做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調解鄰里矛盾,協(xié)調業(yè)主物業(yè)矛盾,提供免費律師咨詢,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國畫、紅歌等公益培訓,提升群眾幸福感,使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向網(wǎng)格員訴說和溝通,真正形成“人在網(wǎng)中走,事在格中辦”,打造矛盾化解第一平臺。
譜好“調解曲”,彰顯品牌效應。西關街道在深入學習“楓橋經(jīng)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嘗試打造金牌調解,彰顯品牌效應。宏順路社區(qū)“四四工作室”,一間茶室、一壺清茶,對面而坐、侃侃而談,分類調處,對癥下藥,做有溫度的矛盾調解。另一方面持續(xù)開展心理活動,讀書分享會、女性成長系列活動、走進校園家長座談會等,拉近關系,從根源上化解矛盾糾紛,打造“幸福鄰里”社區(qū),打造矛盾化解第二平臺。
譜好“宣傳曲”,營造法治氛圍。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增強群眾懂法用法守法意識。加強法治陣地建設,在全社會營造遵法、守法、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以集中宣傳日為契機,走進校園、走進小區(qū),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和法治意識,切實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打造矛盾化解第三平臺。
西關街道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讓楓橋之花綻放在轄區(qū),讓居民群眾更安心、更順心、更舒心、更放心、更暖心。(完)
(裴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