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山西新聞3月12日電 近日,山西省古交市鎮(zhèn)城底鎮(zhèn)社區(qū)活動室座無虛席,該鎮(zhèn)司法所特邀村居法律顧問高定凱律師為居民帶來一場生動的民法典合同編專題講座。這場帶著“泥土味”的法律課堂,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解析專業(yè)法條,將法律知識化作滋潤民心的“及時雨”,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法治動能。
高律師精心提煉民法典合同編14個民生熱點,通過“條款+案例+貼士”的方式深度解讀。從網(wǎng)購簽電子合同需注意哪些細節(jié),到如何識破“借一萬還十萬”的網(wǎng)貸陷阱;從預約合同的法律效力,到小區(qū)電梯廣告收益歸屬問題,每個知識點都緊貼群眾生活。特別是針對中老年群體,重點講解保健品購買、民間借貸等場景中的合同陷阱,讓法律條文變得可觸可感。
“網(wǎng)上買的衣服不合適,7天無理由退貨受法律保護嗎?”“朋友借錢不打借條怎么辦?”高律師將晦澀的法條轉化為生活場景,通過“以案說法”形式展現(xiàn)。解析“霸王條款認定標準”時,多位老人認真做起筆記。這種“菜單式”普法,讓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條文,而成為群眾手中的維權工具。
“我遇到的這個租房押金糾紛該怎么處理?”互動環(huán)節(jié)將活動推向高潮。高律師針對現(xiàn)場居民提出的具體問題,逐一開出“法律處方”,既有防范合同風險的“預防針”,也有解決糾紛的“對癥藥”。社區(qū)居民李大姐拿著記滿三頁紙的筆記感慨:“原來法律離我們這么近,這樣的講座應該多辦。”
此次“法治進社區(qū)”活動猶如一場法治春雨,既澆灌了群眾的法律意識之田,又夯實了基層治理的法治根基。鎮(zhèn)城底司法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開展“法律門診”“巡回講堂”等服務,讓民法典真正成為群眾生活的“護航法典”,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提供法治保障。(完)
(武學萍)